江北新区的八原则 Dec13

Tags

Related Posts

Share This

江北新区的八原则

开发江北新区,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南京都市圈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南京需要创新的战略实现交通导向型的、生态的、可持续的以及低碳的城市发展。在江北新区的重要节点和区域,需进行综合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南京市规划局和许多当地的机构(例如大学和南京城市和交通规划研究所)、国内知名的UPSC(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以及国际性的组织ISOCARP(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协会)开展了合作。TEGEL #212

为确保社区、市民和企业在未来的宜居和繁荣,城市和各区域需要采取新的方法。首先,宜居地区需要确保食物、住房、安全、水电设施和便利设施、教育和文化、健康和流动性的基本需求。第二,城市需要充分发挥该地居民的潜力、创造力以及天赋。第三,城市需要保护并且恢复其自然和文化的属性,以保证城市宜居的同时,维系当下和过去的历史延续性。UPAT有能力做出关键和富有成效的努力,增强意识,开发战略,推荐政策,以及促成一系列综合行动建成更加宜居、可持续和繁荣的城市和社区,并增加更多经济活动,促进该区域和居民的繁荣。UPAT团队受南京城市规划局邀请协助参与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和设计,运用工具,实施步骤。南京市规划局正在制定一个全面的发展策略,确定一个综合的空间方案。#211-k

与会成员如下:Martin Dubbeling, 荷兰, (副主席), Dhiru Thadani, 印度/美国, (团队领队), Awais Piracha, 澳大利亚 (大会起草人), Jos Verweij, 荷兰, Tomasz Majda, 波兰, Liang Huew Wang, 黄良会,马来西亚/香港。ISOCARP专家组也确定了江北新区规划八原则,专家们强烈建议贵方在对该地区接下来的规划、设计和开发中考虑这八项原则。

原则 #1. 为公众利益规划,保证公众参与

《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主要重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这点需要改变,《规划》需要将重心放在民生、健康、交通便利上,以及提供现有的和未来的居民的清洁、安全的环境上。当前和未来的居民应该成参与该《规划》。

原则 #2. 区域规模的构想

《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和周围所在环境联系不够紧密。《规划》应该以区域规模的空间战略这种构想为基础。这样的空间战略穿越了区域、城市以及桥梁的传统分界线。#211-map2

原则 #3. 蓝绿和蓝红策略

江北新区是在长江和众多小支流的冲积平原上建成的。其中,马汊河和滁河为典型的两条小河。为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自然灾害,急需为江北新区开发蓝绿和蓝红策略,建设足够的水体缓冲能力,减少降水量波动带来的影响。

原则 #4. 江北作为南京的一部分,独特的品质和身份

江北新区和许多中国城镇一样正在经历缺乏特色的城市化进程。《规划》需引导江北新区打造一个独特的品质和身份。江北新区需要拥有独特的品质和身份以便同其他地区进行竞争。

原则 #5. 交通导向型开发

江北新区范围内需要建成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在所有规划中的站点周围一公里为半径的范围里,需要指定一个交通导向性发展叠加区域,根据最佳的行动标准,沿用具体的指导方针。指导方针需要用于开发能促进步行方式并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的邻里环境。考虑到江北新区的中心和战略地位,该地区到北京、南京南、杭州、苏州、上海、武汉以及其他中国城市需要用高铁连接。江北新区必须打造成一个规划、设计和建造国内顶尖的交通导向型示范。

原则 #6. 更高密度和城市形态

若要建造一座吸引力强,充满活力的城市,江北新区当前的密度以及规划的密度显得过低。事实上,江北新区的城市化区域的密度至少需要增加一倍。当前高楼零散、功能分散、马路过宽、对比太强烈的状况亟需重大的改变。高密度加上规范的停车管理以及道路使用会促进城市形态发展,增强城市的密度、灵活性以及活力。江北新区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的土地管理,促进交通导向型发展的成功。

原则 #7. 新价值、新经济、新城市

江北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急需转型和再开发。需要根本性的改进措施为当前和未来的居民营造安全、干净和健康的环境。世界上许多主要城市的转型都说明:需要用新经济下的高产能、低排放的企业替代过时的、高污染的产业。这些城市的转型也说明了:过时的、高污染的产业应该让位于新型企业和新型经济。江北新区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城市。

原则 #8. 宜居、可持续和低碳

江北新区应该努力成为可持续并且低碳足迹的宜居城市的典范。这需要对该地区采取特殊的步骤。蓝绿和蓝红战略,交通导向性发展,更高密度,淘汰落后的高污染产业,这些仅仅是最初的步骤。此外,需要在未来将江北新区建造成为一个能源、水资源以及食物生产自给自足的地区。#211-m

这八条原则要求较为严苛,需要加大投入,对城市规划的每个参与者进行培训和能力建设,需要与其他组织、学科和政府进行合作,也需要跟当前以及未来的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这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仔细斟酌和设计。